昨天臉書上,一位西醫的朋友–白袍旅人楊醫師發問了「為什麼運動後還在喘的時候不能馬上喝水?」
大家都知道這在老人家的經驗裡叫做『煞着』,中文叫『岔氣』。英文叫『Side stitch』(不是史迪奇哦XD)或是包含在『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ETAP』的其中一部份。
這其實是有根據的~甚至也有paper研究這一部份的問題。雖然筆者專長不是在運動醫學,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合理的。那麼,會是什麼原因呢?
什麼?國外也有研究『煞着』?!
根據Pubmed上的搜尋,使用關鍵字「side stitch」或「Exercise 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研究。以下幫大家念了五篇paper匯整一下~
1999年,紐西蘭學者Plunkett BT, 與Hopkins WG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上(1999年Impact factor = 2.11,現在已經是4.459)發表了一篇隨機臨床試驗『跑步後飲用液體後導致岔氣之調查』(註1),研究中讓10位受試者在運動後喝下不同的飲品(分別是不飲用、飲水、可口可樂、Exceed能量飲料與Duphalac乳果糖)。研究發現有喝飲品的受試者比起沒喝的受試者都有顯著的『岔氣』發生,但無論喝什麼都沒差別。
2000年澳洲學者Morton DP與Callister R.也在同一本期刊發表『運動相關的腹痛”岔氣”的臨床表現與病因』(註2),在這篇文章中寫到各種運動發生的頻率大約在30~75%(包含跑步、游泳、騎單車、有氧運動、籃球、騎馬),而發生的部位以兩側的腹部比較常見,當然也有胸口的疼痛,也指出可能是因為橫膈膜暫時性缺血與內臟靭帶的壓力所致。
甚至在2010年,這兩位澳洲學者更在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Impactor factor=3.19)發表『姿勢與體型與岔氣的關係』(註3)指出,可能與姿勢及脊椎(尤其是胸椎)的狀態有關(例如kyphosis駝背 與 lordosis脊柱前彎)。
最新,在2015年,Morton DP與Callister R.在Sports Medicine(Impactor factor = 5.038)寫了回顧性文章「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Abdominal Pain (ETAP)」(註4)。文章中提出許多機轉理論,如:橫膈膜缺血、內臟支持靭帶的壓力、消化道缺血或撐脹、腹部肌肉痙攣、median arcuate ligament壓迫celiac artery而造成缺血性疼痛、脊神經或腹壁腹膜刺激…等。更建議在運動前2小時內不要大量飲食(包含飲水),尤其是高張飲料(eating (52%) and drinking (38%) – these could be broken down further into specific types of food and drink – high sugar content (37%), water (30%), fatty foods (16%), fruit and fruit juices (15%), and dairy products (10%))。
『岔氣』,其實是經絡受傷
講了那麼多現代研究,中醫其實也是有提這個問題。若是要找古籍的記載,其實還真不容易啊(擦汗)。
回到中醫理論來說,運動之後,全身的氣血會快速運行及敷佈到身體各處。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這時候如果馬上就喝冰水或沖冰水,消化道的脈管收縮,心與脾陽無法暢達,氣血就受到阻礙,胸中陽氣不暢,就產生了『煞着』的情況了。
這個機轉與Morton DP與Callister R.提出ETPA可能之機轉之一 – celiac artery壓迫造成的ischemia pain非常類似。質實,這屬於經絡內傷,仍然沒辦法用現代儀器去測量。
其實,在古代,冰是非常昂貴的~(我好像有寫一篇『從歷史與中醫的角度談吃冰對人體的影響』另一篇是『夏日炎炎喜飲冰,小心痠痛腹瀉找上門』XD)古代的冰是拿來做為保鮮及外用藥物的。
到了唐宋時期,開始流入民間,馬可波羅在大都也看見了奶冰,甚至宋徽宗還因為吃了太多冰而出現腹瀉的副作用。
其實,人體體內的陽氣還是要順暢的好,如果被任何原因阻礙了,都會產生不舒服的症狀。
所以,在《少林寺跌打銅人簿》中也有寫到「切當忌風處,及地下坐臥,並冷水茶酒與油膩毒物,一切謹記,戒之。」這些都會讓陽氣受傷,也阻礙的症狀也就是『岔氣』了。
如果沒有處理好,嚴重會讓絡脈破裂,日久失治則瘀血久積體內,更是麻煩了…大家常在武俠小說或是古裝劇中,看到有人受傷,運功療傷的情況,通當是吐出黑血就會好了(咦?)
「運功散」可以治療嗎?
至於七厘散(坊間比較熟知的應該是「XX運功散」),本來是處理氣血不通的狀況,所以大部份是治療內傷,裡面活血行氣的藥物比較多,所以有些人吃了反而會覺得非常疲倦,這是因為正氣被耗掉了。
若是在受了跌打損傷的情況下是會緩解,但用在運動後『煞着』就屬於治標不治本,根本的處理方式還是要把體內的溫度提升起來,緩解體內收縮的脈道,讓氣血能夠順暢流通。
緩解更快的方法,可以在一些穴道按摩,例如內關穴、支溝穴、陽陵泉穴都有幫助。
要怎麼預防岔氣呢?
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在運動時與運動前不要大量喝水與吃東西。在Morton DP與Callister R.的研究中發現,即使是經過良好訓練的運動員還是沒辦法避免岔氣的發生。
2009年,Dr. Brad Muir有一篇Case report「Exercise 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可以看看(註5)。
如果在不舒服的當下,可以按摩一些穴道、局部的肌肉伸展,這些會緩解不舒服的症狀。當然,還是需要經過醫師的診斷,給予適當的處置才是最恰當的哦!
歡迎轉載分享!
註1. BT Plunkett, Hopkins WG. Investigation of the side pain "stitch" induced by running after fluid ingestion. Med Sci Sports Exerc 1999; 31(8):1169-1175.
註2. DP Morton, Callister R.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y of 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0; 32(2):432-438.
註3. DP Morton, Callister R. Influence of posture and body type on the experience of 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J Sci Med Sport 2010; 13(5):485-488.
註4. D Morton, Callister R. 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ETAP). Sports Med 2015; 45(1):23-35.
註5. Muir B. Exercise 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 2009;53(4):25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