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剛剛找到了我大二下所寫的一篇文章:
在校對共筆時,發現了這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對於這兩個字好像都分不清楚,而先前張東迪老師也要我們回去找資料。而我校上一本共筆時,也針對這兩個字做了修正,在此要跟大家來做個區別一下。這兩個字有什麼不同呢?
在看古籍時有疑問,就要找相關書籍或是最早的典籍來做他校(什麼?忘了什麼是他校?去翻翻醫古文吧XD)而我們就從最早的一本字書來看這兩個字吧。東漢許愼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對於這兩個字的解釋有點不同。
「濕」這個字,出現在《卷十一.水部》,裡面寫著:「ta4/shi1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 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也就是台語所說的「ㄉㄤ/」。
而「溼」的話,在《卷十一.水部》寫的是:「 shi1 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 省聲。失入切」用台語念就是「ㄒㄧ.」。
簡單來說吧,就從造字結構來解釋,「溼」這個字可以分成三個部份: 、 、 ,而這三個部份就指的是水、土和這兩者之間的東西。所以在《說文解字注》裡會說:「凡溼之所從生,多生於上有覆而氣不渫,故從一土水會意。」
所以,這個「溼」是個會意字,就是指水氣與土這兩者交互作用,在「一」代表的天和土之間產生的氣,這就是「溼」。所以台語才會說是「ㄒㄧ. ㄎㄧ.」。而「濕」呢?現在多已與溼混用了,但這還是有它的差別的。《說文解字》中也有說到「出東郡東武陽,入海。」而《說文解字注》中「落落長」一大斷,說來說去就指的是低濕的地方。所以比較指的是它的地點,不是這個氣。
所以我們就下個結論:
溼→指的是含有水,與土相合的氣。
濕→指的就是含水、低又潮濕的地方。
所以我們在中醫上面的名詞要用「脾濕」而不是「脾溼」;要用「溼氣」而不是「濕氣」。這樣子有分清楚了嗎?給大家參考囉。
參考資料:
漢.許愼《說文解字》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