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08/8/30

2008.夏 新社義診

相距一年,我又再一次與醫藥史社的伙伴一同出醫療服務隊。與去年不同的,從學員變成了幹部,心態上的確也有所不同。想起去年同時期參加義診,那種雀躍、期待又害怕的心情,不知今年學員們是否也跟我去年一樣?雖然已經出了好幾次的義診,但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獲,當幹部時也是一樣。



今年四月接下藥局組長這份工作,也是我第一次跑的營隊。從一開始的零籌、幹部交接,手上的資料從零慢慢變得越來越多,也擔心自己的課業無法應付。接下來的一籌、學員招考、輔訓,看到伙伴們的那份熱情、彼此之間的情感,我不後悔接下這個工作。雖然募藥時遇上了一些小波折,但卻也發現了我自己的另一面,原來我也可以跟陌生人馬上打好關係,開拓新的人脈,這是我從來都不知道的事情。
藥局組長的工作比
起其它各組來說比較單純,接洽的對像只有藥廠業務員,工作性質相似,也有共通的語言,可是面對每一家藥品名稱的不同、價錢的多樣性,必須找到一種公式去套用在所有藥廠的目錄,的確是蠻花心力的。
我覺得這個工作最難的,是去計算分配每一家藥廠可以拿到多少的藥品
,同一種的數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而複診醫師卻又遲遲不給常用藥品清單,只能憑我自己的感覺去計算分配,偶爾還會遇到藥廠缺貨的情形,得要另外調貨、採購。工作雖然繁雜,但心裡一直有句話告訴著我:「只要能做到最完善的準備,就可以為當地民眾做到最好的照顧。」說什麼都要去做。


雖然這次義診,我沒辦法親自去接觸病人,沒辦法去看到、感受到他們
內心中的那種渴望,沒辦法真正做到「聞聲救苦」,可是我卻學到了做人處事的道理。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在這次出隊的六天裡讓我深深感受到它的重要。藉由伙伴的提醒,我也明白了自己所看不到的缺點與毛病。一直以來,我所做的事情都比較偏向獨自一個人完成的事情,很少有人會跟我說我做了哪些事情,不論是中醫之夜也好、班上幹部也好,我做了哪些事,許多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甚至還想要求做得更好,那份壓力一直藏在心中,只有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唐太宗曾言道「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想我缺少的就是有人坦白的說我做錯了什麼,做對了什麼。第一次完整參與營隊的規劃與執行,我一直都擔心我做不好,以致於幾乎什麼事情都攬下來自已處理。面對伙伴要忙的事情太多,自己也只好付出時間與精力去處理。因為我不像別人一樣參加過什麼營隊、辦過哪些活動,又想要讓事情跟著我所想的走,但我知道,這是自己找的藉口,想借此逃避責任。
四天下來的看診,看到人數不斷攀升,心中雖然開心,但也有些感慨。
開心的是能夠服務到如此多的民眾,想辦法去改善他們的病痛;感慨的是,在這偏遠的地區還有如此多的人們生活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在這短短的四天義診,我們真的能做到些什麼嗎?


蘇老師所說過的「親自
深入人群之中,向醫生學習、向民眾學習、向老人家學習、向病人學習」,學著如何讓人們從病痛中走出來。短短的幾天義診真的可以馬上把病痛解除嗎?也許,他們所需要的不是藥物,而是有人真的關心他們,了解他們,去聽他們在說什麼。

在出隊之前,我們有與系學會一同去了一次義診,自己也接了一位病人
,醫師完全沒有更動我所開立的處方,讓我有點擔心,所以就調出了病歷自己追蹤療效。還好我沒有讓她的病更太嚴重,反而也做症狀減輕了一些。以往的義診都只是去個幾天,開個藥讓病人回去吃,病人有沒有真的遵醫囑,有沒有改善,這些都無法掌握,直到自己親自去追蹤病患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
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治療疾病時要考慮到病人的生活品質,不能一昧追求成效,而使病人承
受痛苦。我們治的是人,不是疾病本身。只要有正在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就要伸出援手,這才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