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次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了《中醫眼科六經法要》對於五輪八廓的看法引起了一些討論與共鳴,而陳淼和老師也把他的想法與我分享。但把整本書念完之後,有些優缺點還是需要分析一下。
一句話形容這本書
除了部份過度牽強附會、見獵心喜之外,書中提出眼部微觀辨證的經驗以及經方用在眼科的思惟是很棒的!
怎麼說呢?大概要區分成幾個部份來談談…
針灸療法與湯方療法不能對等
針灸治療是利用特殊的針具或艾灸,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進行物理性的刺激,藉由經絡與脈道的功能進行治療,這是一種物理作用。但湯方卻是要先進行煎煮、服用,經過人體的吸收、代謝,轉換成具有藥理性質的物理來進行治療,這卻是種化學作用。
所以,如果將原先是物理作用的現象,用化學的角度去改變,就好比說利用氧化還原作用或是酸鹼平衡去產生把物體推下樓的目的一樣,這之間需要經過層層的轉換,而不是說對應就對應。所以湯方治療不能用針灸療法的想法來對照進行。
不過藥物仍有其偏性與較易走到某臟的特性,當然不是僅走一臟或某幾臟,而是一個向量與立體的關係。我至今仍親身試藥,藥物在人體的變化的確太複雜,實在不能單純以臟腑來解釋。
五輪八廓如何取捨?
陳淼和老師在1986年從瑞典人間接學到遼寧彭靜山醫師眼針,提出眼針八區十三穴,但1990年彭靜山出書時,將順序又改了一遍。而歷代對於五輪沒有什麼爭議,但卻在八廓出現了至少五種版本,該如何使用卻沒有明確的說明出來。
甚至在《中醫眼科六經法要》的〈太陽目病舉要篇〉也說到「有時從輪廓,有時認六經,時而會萃來看,時而分別來看,時而又從全身病傳來看,在臨症時才來決定取。一切眼病,都應作如是觀。」這有說就等於沒說一樣,要怎麼用仍然沒有一個準則。
六經:仲景六經?部位?經絡?
作者陳達夫前輩寫此書,把仲景六經與經絡、部位,以及眼部的五輪完全打混,重新分類到六經之中。雖然仍有保留仲景六經的分類,但卻不由脈證并治的原意分類。例如,內障諸疾因為病發於瞳神,瞳神屬腎,所以全部歸納到少陰目病。這個分類方法不甚恰當…
另外,書中常常用眼部血絲直接定位仲景六經,例如「兌廓血絲不退,坤廓血絲復起」來定位為「膽胃實熱」,所以直接使用大柴胡湯。看似合理,但文中脈證描述不完整,總會有過於牽強的感覺。
專病專方易踢鐵板
作者在書中將一些現代醫學的眼科疾病歸納到六經目病,但對於該病的論述及病因病機過於武斷,僅提供一種路徑與治法,似乎有種專病專方的感覺。但我們知道,中醫臨診需要辨證論治,即使是同一種疾病,治療仍然依患者脈症來調整。專病專方雖然簡單易學,卻也易遇上瓶頸。
結論
雖然《中醫眼科六經法要》有前提錯誤的問題,但在經方治療眼病這塊確實是很棒的突破。有人說經方就像是大刀,但在急性眼病的治療使用經方往往會有很不錯的療效。只是在念這本書的時候,時時要提醒自己「反覆思考」,仔細評估這一條描述的是否全面?有無可馬上拿來運用的地方?有沒有牽強附會的地方?
陳達夫(1905~1979)四川省西昌人,是著名中醫眼科學家。這本書仍然是適合對於中醫眼科有興趣、或是有意於臨床治療眼病的中醫師、學生、研究生…等閱讀。推薦給大家。
更多文章,請追蹤本部落格,或是臉書「林佑彥中醫師」粉絲專頁。
歡迎各界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