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考上了中醫系,很開心地想要在開學前有些基礎。印象中,從小偶爾會在樓下鄰居開的中藥房中陪媽媽去買些中藥材,給密醫開些藥來吃。對於中醫,了解並不深。
聽了中藥房叔叔的意見後,到書局買了一本中醫學入門來看,看了也不知道有學到些什麼,只稍微記了一點五行陰陽。對於中藥材,應該只會認些當歸、枸杞之類的~
但累積了數年的課業壓力,並不會讓自己一開學就專注學習。
高中生涯,在班上屬於領先集團的一份子,上了大學仍然帶著領頭的性子,後來想想,當時自己真不懂謙遜。人人皆說,大學由你玩四年,那些年的我,也不例外。
迷戀於BBS,當了宿舍樓長,參加魔術社、系排,又因緣際會重回口琴社,每週的練球、社課幾乎從不錯過,也忘了大一暑假的雙主修考試。
原先為了想當個會玩又會念書的大學生,自願當上了中醫學導論的組頭,可是期中考又很丟臉的考不好,被劉定明老師留下來談談XD 但也許是因為如此吧,開始把基礎理論摸熟。
2005年底,從室友那邊得知一部日劇–「一公升的眼淚」,感動之餘,突然一個想法:「既然西醫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式,那中醫是如何看待此病?又可如何下手?」當時在無名BBS站與PTT有發現到中醫版,就PO了文章:
2005年底,從室友那邊得知一部日劇–「一公升的眼淚」,感動之餘,突然一個想法:「既然西醫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式,那中醫是如何看待此病?又可如何下手?」當時在無名BBS站與PTT有發現到中醫版,就PO了文章:
當時,在華佗版沒人回應,ptt站上也沒有什麼回覆,而在無名中醫版,當時站上有兩位學長,中32 Risker,中34 sone,即是當時的風雲人物,蘇姓兄弟,中研教學長。
聽從學長的指導,先從西醫的定義、症狀、病程、預後來看,反推中醫思路及看法。「大一不要怕? 懂什麼說什麼就好了」學長這麼說,就開始了一連數個月的基礎理論大亂鬥。
於是如此,在期末考大爆炸的同時,幾位學長姊、同學的討論之下,「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養成了引經據典的習慣。也在這個時期,認識了中38的LJY哲誼學長。
當針研營的學員,把入門的針灸學了些皮毛,也開始拿著針回家亂扎,拿這些皮毛功夫與薄弱的基礎大談中西結合,在討論小腦痿縮症的期間,熟識了幾位伙伴與學長姊,倢瑩、孟瑜、阿毛學長、小圓學長、哲誼學長。這些伙伴在我學習路上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到了下學期,參加中研小隊輔的招考,雖然沒有考上,但讓我了解自己的基礎理論還是很薄弱,大一的成績非常難看,班上105人,排名98名,雙主修考試也失常,排名倒數第二。但也讓我重新下定決定,利用暑假把中醫學導論拿起來重讀。
在此同時,接下了中醫藥展示館的導覽員訓練計劃,安排了幾次訓練,把展示館裡搞熟,也算是把中醫史重頭到尾念了幾遍。回頭想想,當時的自己還真熱血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