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1/6/7

讀黃帝內經素問靈樞之心得

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把黃帝內經念過一遍,不敢說自己念得多深入,不是想把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

《漢書.藝文志》中提出了醫經七家: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屬白氏內經、白氏外經、白氏旁篇。其中僅有黃帝內經一書流傳於世(註1),也許跟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將前朝不對tone的文獻全視為訛論了燒毀有關。

黃帝內經的作者與成書時代,大家比較沒有什麼意見,大都認為成書於西漢末年,亦可能前後歷經700~800年才完書。其內容之素問、靈樞,原貌可從楊上善之《黃帝內經太素》中發現,靈樞原名《針經》,誠如第一篇「九針十二原」中有云:先立針經。次改名《九卷》,即仲景《傷寒論序文》中所云(註2),直到唐代王冰開始名為《靈樞》。

先講素問好了,《素問》共9卷81篇,其中第66~74篇這九篇大論原已亡佚,後王冰以其師的「張公秘本」作為藍本,補入原本失傳的七卷,並參校其它流傳版本的《素問》加以整理、註釋、編排次序,完成二十四卷的巨著。

摒除這七篇大論而言,素問的內容多為名詞定義、疾病之成因、養生之法,其疾病之部份主要以經絡為主要依據,陰陽表裏為根本,五行生剋為綱紀,言及經絡、氣穴、治法治則,較少提及內科治療。

靈樞則提到了非常多針灸療法之注意事項、應有之態度、針灸治療原則、診斷(如《邪氣藏府病形》中之尺膚診、《師傳》中之腹診…等),以及生理現象、生理物質之定義、生理作用…等。但其素問、靈樞之內容並不完全適用內科治療。

《靈樞.九鍼十二原》:凡將用鍼,必先診脈。得知脈學是與針灸(而非湯方療法)綁在一起,又其源由腕踝十一脈口。而湯方療法最初並無脈證之記錄…最早醫方《五十二病方》之湯方皆憑證候而不依據脈象;《武威漢代醫簡》同此。

首先出有脈象者應屬倉公醫案,但其皆統言整體之脈象,並無區分寸關尺三部。倉供特提出「平脈」須依年齡而加以校正。故因如此,對於針灸醫師,靈樞、素問相對於傷寒金匱、溫病更為重要。

素問81篇中,以三部九候、血氣形志、寶命全形、刺禁、針解、長刺節、氣穴、調經、繆刺,此9篇對於針灸應有之態度、大原則、脈診有詳細論述。如《寶命全形論》:「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鍼,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然而靈樞則有九針十二原、本俞、小針解、官針、本神、終始、經脈~營衛生會…等篇,皆言及針灸之重要性與其內容。如《終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形肉未脫,少氣而脈又躁,躁厥者,必為繆刺之,散氣可收。聚氣可布,深居靜處,占神往來,閉戶塞牖,魂魄不散,專意一神,精氣之分,毋聞人聲,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鍼,淺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氣至乃休。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又如《本神篇》:「是故用鍼者,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鍼不可以治之也。」
這數篇對於針灸科醫師非常之重要!

養生治病之法,於素問上古天真、四氣調神、生氣通天此三篇論述。《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言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

而中醫思考流程及應有之學習態度在於著至教論、示從容論、疏五過論、徽四失,此四篇寫得很完整!


另外,有此一說,仲景之學淵源於《湯液經法》,《漢書.藝文志》錄有《湯液經法》32卷,已亡佚。敦煌出土陶弘景《腑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有加以引用。仲景在其基礎上而加以變制:

小陽旦湯→桂枝湯。大陰旦湯去芍藥→小茈胡湯。小白虎湯→白虎湯。小青龍湯→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等等。足以證明仲景非淵源於內、難。亦佐證《傷寒論》序文非出於仲景,否則仲景必會提及其引用《湯液經法》。《湯液經法》成書於西漢時期,可惜此書及同期的醫藥書籍全已失傳,無從考證,唯內難二經存留,故諸醫家自然而然以內難來詮釋傷寒。(註3)

最後之心得,內經之原貌雖然無以取得,但從現今版本,仍可發現許許多多關於針灸、生理病理之論述,對於思考疾病的本質、用針燒艾治病能有更多的認識與精進!!


ps 整本書中,雷公根本就是黃帝的出氣桶嘛~~每次出現都是不免挨罵XD另外,黃帝自己本身也很會轉移話題嘛~~~

註1:現雖有《黃帝外經》一書流傳於世,但此為清陳士鐸外傳之本,仍無有力之證據支持此與黃帝內經同一時代。

註2:《傷寒論》條文筆風柔弱,序文卻激昂憤慨,語調不合。序文不符格式、不避皇帝諱名、混淆外感與傳染性疫毒、弄錯疫毒流行之時間、序文字義與條文有別、仲景之前無人寫序文置於卷首…等而推測序文應非出於仲景本人。

註3:原文摘自《傷寒雜病論台灣本》


參考資料:
  1. 黃帝內經
  2. 中醫各家學說 劉渡舟
  3. 傷寒卒病論台灣本 陳淼和
  4. 中國醫藥史話
  5. 黃帝外經新釋 陳士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