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11/16

愛吃鍋不上火,緩解症狀有方法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記者:高嘉聆    攝影:記者臺大翔
本篇文章發表於 2015/1/16 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 E16E17




冬季常吃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補身,或是大啖麻辣鍋等鍋物,食補「過猶不及」都非好事,吃多了易上火,本期針對「降火」主題邀請中醫師談養生,再由專業的料理主廚親自示範降火食譜。

達人出列



截自 2015/1/16 《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E16


林佑彥/前台中市宏德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針灸醫學碩士、中醫醫學學士,專長為中醫眼科及中醫內科,醫療之外,亦常受邀至國內各地進行演講。

雷議宗/台灣觀光學院廚藝管理系講師
擁有十五年餐飲資歷,曾三度擔任兩位總統的國宴御廚,現為多所餐飲相關系所教師,同時也是德國鍋具品牌 WMF 的年度主廚。


2015/11/13

行政體系換位思考,打造台灣更好的未來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距離退役剩下 94 天,在中央機關當偽公務員也快 230 天了,隨著年紀慢慢增長,越想為台灣做些什麼。一直也有朋友、科員問我,為什麼政府做得再多,民眾抱怨反而更多…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直以來發生了許許多多政府的政策民眾不買單的情況。這幾十年來政府缺乏與民眾溝通,尤其是在重大政策的宣導,只會說什麼「做就對了」、「我們準備好了」、「Z > B」等等好聽話要民眾聽話,但越是這樣做,越無法說服大眾接受。


缺乏溝通,資訊不對等


我的觀察,在政府機關內的各級長官不知道民眾想知道什麼?而民眾更不知道政府做了什麼?兩邊資訊不對等,缺少信任,又不願意好好溝通,只會讓事情更嚴重,所以就爆發了一連串的反對浪潮。

2015/11/3

您沒想過的中醫現況(2):悲慘的中醫近代史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上一篇大概談了一個概念「中醫與西醫的思惟與術語是不太一樣的」,但會造成現在這個環境,還是由歷史與文化的變遷而來。近代醫學的發展是在近 400 年開始大幅進步的,但同時期的中國又遇到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前情提要]  您沒想過的中醫現況(1):思惟與術語需轉換


重點:一分鐘看完近代中醫史


歷代的經驗累積,中醫雄厚的理論體系到明朝已開始集大成,當時的中國科技與文化領先世界各國。但明末清初的戰亂、雍正的鎖國,讓科學不再進展。同時期西方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地理大發現大航海時代?)、啟蒙時代走到了工業革命,帶動醫學快速發展。

近 150 年中西的差距已經逆轉,加上中國人被壓著打的戰爭與不平等條約,整個華人圈搶著西化,民國初年還差點把中醫滅亡,直到今天都是西方科學與思惟主導著。直到 1972 年尼克森總統訪問北京後,開啟了延續數十年的全球針灸熱潮,但這前因後果卻沒那麼單純…

2015/10/27

2015/10/24(六)台灣生物藝術社群座談記錄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這一天,來到台灣生物藝術社群來與生物藝術家們來一場中醫的座談與對話,並讓大家體驗中醫與生物藝術結合的可能性。而我也利用了服役的這一段時間,重新整理了我的裝備與器材,開始用職業級的身份出場XD

除了原本就有的筆電、簡報筆、微距投影機、麥克風之外,也增加了拉桿後背包、舊手機充當的計時器,以及演講時的道具。

由於這場座談完全沒辦法預估參與人數、對象以及聽眾的學經歷背景,所以選擇了用中國歷史、故事來做為整場的主軸,最後用體驗中醫來引起聽眾們的興趣,並激發未來將中醫元素融入生物藝術創作裡的想法。

2015/10/20

中醫眼科常見疑問 - 概念篇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許多朋友都是第一次聽過中醫眼科,甚至不知道中醫也可以治療眼部疾病。所以就稍微整理了常見的疑問一起回答,希望可以讓更多朋友認識中醫眼科與原則。

2015/10/14

您沒想過的中醫現況(1):思惟與術語需轉換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許多朋友一直有疑問,為什麼中醫在整個醫療體系裡面那麼弱勢?甚至還長期被污名化,冠上了不科學、舊思想的帽子。眾多中醫界朋友們卻一直受許多假中醫之名來宣傳的密醫、偽藥、地下電台…等等而困擾不已。而許多西醫的朋友們對中醫也很好奇,究竟中醫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呢?

接下來這一系列的文章,將要帶大家從歷史、環境、文化以及教育的觀點,來談談台灣中醫的現況與挑戰,讓大家可以更了解真實的中醫。也希望可以用這種角度,讓大家了解中醫發展遇到的困境,讓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投入這個領域。


先講重點!中西醫思惟不同、背景也不同


中醫與現代醫學,甚至各國傳統醫學、民間驗方都有自己的優勢,重點是怎麼讓各自發揮自己的強項,用別人的強項補足自己的弱點,這是需要一段磨合的,而不是將自己的模式完全套在對方身上。

2015/10/8

中醫得 2015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省思






今年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發現治療瘧疾藥物-青蒿素屠呦呦教授,也是第一個得諾貝爾獎的中醫研究。然而公佈之後,記者們全部都聚焦在諾貝爾委員會對於中醫的看法。但是,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個問題…


先講結論:這不代表西醫認同中醫!


當公佈得獎那天晚上,整個網路世界都在說「中醫終於提眉吐氣了」或是「中醫獲到認證了」。但仔細想想,諾貝爾獎頒給的是『將中藥材青蒿萃取成純物質青蒿素,用來治療瘧原蟲』,而不是頒給了『用中醫模式使用青蒿治療瘧病』啊!在實質上的意義還是差很大。

2015/10/5

如何用 MS Office PPT 畫出 8 bit 卡通圖?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還記得小時候玩的掌上型遊戲機嗎?從超級瑪莉、泡泡龍、洛克人,到神奇寶貝、音速小子,這些格子組成的 8-bit 遊戲總是令人懷念。但有沒有想過,這些圖片都可以自己動手畫出來呢?


故事緣由


昨天在臉書上看到新思惟 x 雲嘉的活動照片,有一張標題頁是用 8-bit 超級瑪莉,結果 12 杯長老小王子冠欽就伸手要了史努比,陳苡揚醫師畫出來後,郭亮增醫師就敲碗忍者龜,手癢的我就研究了一下,畫出了洛克人XDDD  結果經過改良,最快可以在 5 分鐘內畫好一張圖 , 現在就來分享這個小技巧吧~

2015/9/29

診間小故事 - 升學壓力造成頭痛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還記得兩年前,我還在看診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一位媽媽帶著她剛升國三的女兒來門診。從女兒走進診間,媽媽就一直很緊張的吩咐著:有什麼不舒服記得要跟醫生講哦。

女兒:好啦~又不會怎樣。

媽媽:醫生,她一直會喊頭痛,好幾年了都沒改善,痛起來吃止痛藥好幾顆也沒改善,去西醫檢查過都找不到問題,做腦波也都正常。可是每次痛起來都很不舒服,這是怎麼回事?

女兒:也還好啦~只是會痛到躺在床上不想動。

媽媽:她每次痛起來都沒辦法念書,都要跟補習班請假,一堆作業也沒辦法寫,這怎麼辦?

最早的白內障手術 – 金針撥障術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有沒有聽過以前中醫在治療白內障,有一個「金針撥障」的手術呢?

其實,金針撥內障是從古印度傳到中國,經過改良後變成中醫眼科治療白內障的手術方式。唐朝詩人白居易在詩中寫到「案上漫鋪龍樹論,合中虛貯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蓖試刮看。」就是『金針撥障」的描述。在唐代已經很流行囉~~

而現今白內障手術分成三種,其中一個是白內障囊內摘出術(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ICCE),這就是從『金針撥障術』改良出來的哦!


2015/9/22

原以為做醫學研究與健保資料庫沒什麼特別,結果聽完後我驚呆了 - 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心得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其實,自己在上課前還一直思考著,糾竟我要不要來上課堂課?都已經念了研究所,拿到碩士學位,花這麼多錢來聽課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大拜拜衝人氣?還是因為學長當講者來朝聖?抑或是想要聽聽眾多強者為什麼要做研究,且怎麼省時省力做研究?

過了一會兒,我想了想,新思惟的課程其實不用想太多,反正來參加就一定會有收獲!所以我選擇了後者,來聽聽大家為何而做,且怎麼用最經濟的效益獲得最大利益。

2015/9/14

思與辨 - 我們來聊中醫 課程記錄



課前提問


思與辨-我們來聊中醫 課前提問

課後回饋


2015/08/02(日) 演講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聽眾心得


思考與活用,讓我重新認識中醫 (中醫系三年級 范綱中)


思考與活用,讓我重新認識中醫

聽眾心得:中三乙 范綱中




林佑彥醫師回到醫藥史社來為我們做演講,整堂課我最喜歡且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習中醫的觀點是「思考」。所有畢業的同學在學校學的東西都一樣,那要如何鶴立雞群,獨樹一格呢?

林醫師提出了以下4點 – 基礎要扎穩、思考經典、3個P (耐心、個人化、截斷病勢)與臨床靈活的運用。


2015/9/8

中醫也能治急症嗎?中醫不是慢郎中,只要…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許多朋友都認為,急性疾病找西醫,慢性病找中醫,而且中醫就是要慢慢來,也很花時間。這是真的嗎?其實,中醫治療是可以很快見效,甚至一些類似感冒、頭痛、鼻塞、眼睛疲勞、腹痛…都有可能在幾秒鐘到幾天之內改善哦!

那為什麼我的不舒服會那麼久呢?這牽扯到很多層面與不同面向的問題,從疾病的原因、病程、層次、嚴重度、影響層面、診斷準確性、診斷方法、治療手段、藥物選擇、針灸手法、醫者手法、患者自我照護、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起居作息…等都要全盤考慮,但簡單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2015/9/7

2015/08/02(日) 演講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利用星期天,回到學校與大家聊聊中醫。當天所有的問卷與回饋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