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5/19

看不見的壓力–溝通的力量





想要請別人做一件事,但一出口卻讓對方覺得是命令嗎?同樣的請求,為什麼有人一句話就被打槍呢?有沒有覺得,管理者常不知道下屬們的想法,甚至一股腦把資訊丟出來就射後不理呢?有沒有感受到政府在制定某些措施或政策時總是被大肆反對呢?

這些的問題已不是偶然,但問題出在哪裡呢?


2015/5/12

殺紅眼?火紅眼? 中醫治療角結膜炎有奇效!!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火紅眼!這時候我是特質系念能力者! @ 漫畫《獵人Hunter X Hunter》


眼睛刺癢紅腫,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驗,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就跟酷拉皮卡一樣有火紅眼。除了長時間用眼或熬夜造成的過度疲勞之外,最常見的就是結膜炎與角膜炎。即將開始進入夏季,也越來越多人有這種問題。

但是,是否知道結膜炎也可以用中醫治療呢?甚至治療效果出乎意料得好呢!


用科學中藥,三天解決急性結膜炎!!



2015/5/5

眼病看中醫?!中醫怎麼治療眼疾?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中醫眼科優勢多


認識筆者(現在都用鍵盤打字,應該要叫鍵手才對XD)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在中醫眼科這個領域玩了好一陣子,也有許多眼科患者的治療經驗與想法。而市民大眾對於中醫眼科並不熟悉,甚至許多中醫師也未必有太多的認識。

聽說我與學校教的中醫眼科不太一樣,不碰眼針也可以治療得不錯,可是很少人真的了解我的中醫眼科理論思惟,更不知道中醫眼科要會中醫之外,更要會西醫眼科的病理生理。

2015/4/28

休息時來一壺茶吧!中醫師你怎麼說?






最近食品安全連環爆,手搖飲料店的茶品來源疑慮,許多朋友也開始關心茶的問題。還記得許多朋友詢問:「喝茶喝多是不是對身體不好?」「喝茶不是可以養生養氣嗎?」但茶葉是否真的有這種作用呢?中醫又是怎麼看待茶呢?

2015/4/25

翻轉你做筆記的觀念–《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課程名稱:《演講筆記實戰講座》
授課講師:李宣澤醫師




一直以來,聽上課及聽演講都有做筆記的習慣,也有時候也會想錄音等之後有空聽。但常常遇到寫了一句筆記,結果漏掉了講者接下來講的話,而且,做好筆記之後要怎麼辦呢?堆積如山的筆記又要怎麼處理呢?

這一天,被棓棓醫師推坑參加了李宣澤醫師的《演講筆記實戰講座》,就是想要解決這種問題,要如何有效的利用筆記。也很開心能再次與幾個朋友見面,也跟楊斯棓醫師當了同學XD

2015/4/21

眼部自我按摩保健法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現代人工作時間長,上班猛盯電腦,休息時低頭滑手機。你常有空就Line一下嗎?坐捷運、公車就拿出來看一看,臉書的最新動態一秒都不放過,吃個飯拿出手機,開啟Instagram拍照上傳分享照片,不知不覺讓眼睛過勞了。

因為門診的患者一直向我詢問眼部按摩或保健的方法,在這裡就提供一些方法來給大家,但也要注意不能過頭,否則會傷害到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見2015.04.18新聞–肩頸按摩棒嚕眼 罹白內障 震動力道大 科技男水晶體受損 恐須置換


簡單的眼部按摩步驟


揉太陽穴→點睛明穴→揉攢竹穴→刮眉稜骨→按絲竹空穴→按揉瞳子髎穴→下眼眶→按揉承泣穴、四白穴→掌心溫目(先摩擦雙掌心,在輕敷於雙目上)


2015/4/14

中醫眼科心得 - 黃斑部病變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黃斑部病變 @ Wikipedia 


今日台北捷運報頭版報導「黃斑部病變 研發新療法 移殖支架像登陸月球」,內文提到了『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成功開發細如薄髮的支架系統,可讓幹細胞準確放入視網膜下腔,解決漂離問題。』

其實,黃斑部病變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在臨床上不乏有青壯年患者前來找中醫求治,反而有別於現今雷射光凝固、眼球內注射抑制血管新生、光動力療法還有明顯的療效。


新型視網膜移殖的疑慮…

2015/3/27

亂世臨,時勢造英雄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三年級 江偉廷(已獲得作者同意公開)




不平凡的緣份


這次是第一次聽林醫師的演講,但去年在中診臨床技能教學也是由林醫師帶,不是第一次受林醫師的教導。之前在二階國考複習班聽到林醫師在實習時就用針法讓肩膀錯位的病人回復原位,又幸運的在義診觀摩到醫師的診斷和用藥。

林醫師的臨床觀念很基本、很簡單,卻又駕馭了最廣闊浩瀚的疑難雜症。

2015/3/20

中醫急症病例 - 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PSVT)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說到中醫急診,來說說我上星期在成功嶺發生的事好了~

上星期四晚上,喊晚熄燈號,在床上睡著了…突然,被分隊長叫醒,穿上號碼衣到安官桌,看一下時間,晚上11點。區隊長也起來了,一位役男坐在旁邊一直喘,旁邊有 5 ~ 6 個分隊長。

同學說一直心悸、無力、喘不過氣一個多小時,差點要直接叫救護車了。

2015/02/24 (二) 演講照片記錄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入伍前最後一次演講,首次將視覺化與扁平化導入中醫演講裡,配合大家熟知的故事與影音,讓各位能真正提起對中醫的興趣與熱情。

我始終相信,中醫的學習應該是有趣且多元,很高興在這次的演講帶給大家歡笑與感動,也很高興有這次團隊的幫忙,讓整場活動十分圓滿。

相片無法記錄笑聲,但卻能留下最真摰的笑容與眼神,期待下次的相會,讓熱情無限發光發熱!


謝謝大家!


2015/3/8

2015/02/24 (二) 演講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入伍前最後一場演講完美結束,謝謝各位的支持與鼓勵!

當天所有的問卷與回饋分析如下:


2015/2/20

中醫基礎與臨床的學習

講者:林佑彥 中醫師



大學二年級開始負責立夫中展館的導覽訓練


西醫見習臨床教學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你是否曾感到困惑,在面對眾多經典時,該要怎麼去面對呢?在學校跟著老師課堂學習,為什麼還是抓不到頭緒?怎麼有人看起來就是這麼厲害,根本就是開外掛,但我卻還是一個初入江湖的小蝦米什麼都不懂,難道神人天生就是神人嗎?

你常懷疑,似乎中醫的學習就該是背下來就好,在與老師們與學長姊們討論時突然來的一句引經據典,讓你嚇傻了嗎?

其實,每個神人的背後都有人們看不到的努力與用心,我並不是什麼大師,更不是什麼強者,若要以一句話來概括學習歷程,大概是「接受→懷疑→反證→實證」的這一個過程吧。

由點而線,由線而面,由面而網,由網而體,不斷地思考、尋找、體驗,才有如今的我。回想這些年的歷程,只有不斷的學習與討論,不藏私的分享挑戰,中醫才能真正進步。

在這個部份,將以個人學習歷程來分享,帶出學習上應有的態度與想法。醫學沒有什麼絕對,也沒有對錯之分,中醫的這條路永無止盡,真理越辯越明,仍然有許多前人留下的寶藏尚待尋回,若不能拋離藏私、負才傲物的想法,這真的會一代不如一代…

讓自己的想法與他人討論,不斷修正觀念,這就是最根本的中醫養成!

各門各派的衝擊與論戰

講者:林佑彥 中醫師



↑各大門派,互別苗頭。亂世之中如何生存? @ 某線上遊戲


不知道是否有經歷過,在學習一個疾病的時候,現代醫學總是很清楚的寫出疾病發生的機轉、可能原因、危險因子、流行病學、症狀、病理生理學、診斷,並清楚指出治療的原因與機轉;但中醫卻有著各時期各醫家的見解,後人罵前人、或是全文剪下貼上,模模糊糊的就把一個疾病上完了?

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每一種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便會出現新的學派,對於疾病的認識也是建立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所產生的。但什麼樣才是中醫的全貌呢?

還記得在學校時,第一次遇到學校老師將火神派的觀念帶到課堂之中,當時上了鄭欽安的《醫理真傳》,把既有的中醫觀念重新打亂。也因為一時興起,教了醫學系的朋友學中醫,用了許多西醫的角度及名詞解釋。

開始帶起讀書會,親自教學之後反而更能找到自己的盲點。因為也學了西醫的生理學、組織學、胚胎學,就試著把基礎醫學的概念與中醫基礎理論比較,其實中、西醫看待的都是同一個人,不應有所區別,只有切入的角度不同。

如果看到什麼證就丟什麼藥,這樣子吳念真也可以當中醫了,侯昌明還可以馬上說什麼「大顆粉圓」。應該要釐清病因病機,有完善且周詳的思路,切合要領,方可見效。中醫也許可能如此,活用,而非死記。

慢慢的進入臨床,越來越多醫師不同的看法,在內心裡出現了各種衝突,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呢?

在經典海裡漫遊與嘗試


講者:林佑彥 中醫師



↑黃帝內經文字雲,裡面講最多的就是歧伯。@ ctext.org


身為中醫人,一定聽過《黃帝內經》,但有多少人真正讀過《黃帝內經》呢?《素問》摒除七篇大論而言,內容多為名詞定義、疾病之成因、養生之法,其疾病之部份主要以經絡為主要依據,陰陽表裏為根本,五行生剋為綱紀,言及經絡、氣穴、治法治則,較少提及內科治療。而《靈樞》則提到了非常多針灸療法之注意事項、應有之態度、針灸治療原則、診斷(如《邪氣藏府病形》中之尺膚診、《師傳》中之腹診…等),以及生理現象、生理物質之定義、生理作用…等。

《靈樞.九鍼十二原》:「凡將用鍼,必先診脈。」得知脈學是與針灸(而非湯方療法)綁在一起,又其源由腕踝十一脈口。而湯方療法最初並無脈證之記錄…最早醫方《五十二病方》之湯方皆憑證候而不依據脈象;《武威漢代醫簡》同此。首先出有脈象者應屬倉公醫案,但其皆統言整體之脈象,並無區分寸關尺三部。倉公特提出「平脈」須依年齡而加以校正。



所以,內經是否值得細閱,又應該要用什麼態度閱讀呢?

那麼,《傷寒雜病論》應當怎麼研讀、應用?金元四大家等歷代學說有需要於在學期間研究嗎?對於近代醫家的看法,又要用什麼態度解讀?

到每一種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便會出現新的學派,重點不是這個學派用了什麼方藥,而是在這個情況下,選擇最合適的治法,勇於打破規則,走出新的一條路。

Keep Walking! 在中醫經典裡的漫遊與學習




時間:2015/02/24(二) 19:00
地點:台中市 中國醫藥大學 立夫104教室
主辦單位: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系學會教學部讀書會
活動專頁:臉書活動連結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面對眾多經典時,是否曾困惑:
內經是否值得細閱,又應該要用什麼態度閱讀?
傷寒應當怎麼研讀、應用?
脾胃論、金元四大家等歷代學說有需要於在學期間研究嗎?

對於近代醫家的看法,又要用什麼態度解讀?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對應各種衝突?

開學第一發,入伍前最後一場演講!




課前提要


講者介紹
中醫基礎與臨床的學習
在經典海裡漫遊與嘗試
各門各派的衝擊與論戰

2015/02/24(二) 演講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15/02/24(二) 演講照片記錄


聽眾回饋


亂世臨,時勢造英雄(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江偉廷)


課程內容


時間
主題
講者
18:5019:10
報到

19:1019:15
介紹 & 今日演講注意事項
蘇盟雅
19:1519:45
第一部分 - 中醫基礎與臨床的學習
林佑彥
19:4519:55
Q & A
19:5520:25
第二部分 - 在經典海裡漫遊與嘗試
林佑彥
20:2520:35
Q & A
20:3521:00
第三部分 - 各門各派的衝擊與論戰
林佑彥
21:0021:25
綜合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