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1/11/11

從歷史與中醫的角度談熬夜

作者:林佑彥 中醫師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多樣化,每每到了深夜仍然沉迷於網路世界;有許多人卻是為了工作關係,不得不上大夜班,撐到下班後才能利用白天補眠;更有許多學生在期中、期末考「挑燈夜戰」。

2007年底今日新聞網的一篇報導:「WHO的癌症防治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將在12月號『刺胳針』(Lancet)醫學期刊中發表的報告,將新增大夜班工作為人類致癌因子,在一到四級的風險中,列為第二級的『可能致癌因子』,嚴重性僅次於最高的第一級『確定』因子。」

有鑑於中醫常常對民眾說到要晚上11點上床睡、熬夜血不歸肝,肝陽則會上亢出現種種症狀…。故本篇的重點以歷史與中醫典籍的觀點來談談熬夜這件事。


繁華的夜生活


自從在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發現北京原人早已使用「火」開始,古代的夜晚便不再黑暗。自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產生,聚落生活讓人類漸漸活躍起來。但因為維持治安及軍事關係,五代之前城來大多實行著「宵禁令」。

只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商業的興盛,以及國外使臣的朝貢,唐代的都城已有明顯的街坊規劃,但仍承隨隋朝的宵禁制度,只有在正月十五前後一天及特殊節日,才能在夜間上街玩樂。

唐朝詩人王建(著名的詩如《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在其《夜看楊州市》一詩中提到:「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是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已經可以發現元宵節的揚州市已經非常熱鬧。

而杜牧的《泊秦淮》也有寫到:「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仕人的生活已有夜間的娛樂活動。

到了北宋,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伴隨著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作息時間延長、活動空間增加、休閒娛樂多元化…等,更有熟知的「不夜城」出現。

南宋的孟元老在汴梁淪陷後逃到了臨安,那時他已經五十多歲,曾經在汴梁生活二十三年。在他的《東京夢華錄》中,回憶在汴梁的種種有寫到「夜市直至三更盡,纔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這是一種商業化城市生活,一種快活、享樂、放縱的農耕文明的城市生活。


挑燈夜戰,焚膏繼晷


撇開夜生活而言,挑燈夜戰似乎不是現代人的專利。人人熟知的「囊螢映雪」,即是晉代車胤與孫康的事跡。《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寫著:「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孫氏世錄》也記載:「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然而,在《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也有寫到:「(謐)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古人熬夜苦讀,也發現到似乎不是件好事,皇甫謐也說到,會損耗精神。但科舉制度的產生,讓士人們堅信「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成就了熬夜苦讀的風氣。

清朝的石成金在《傳家寶.讀書心法》中告誡子弟們:「若苦讀太過,則精神困乏而損耗,次日必加困倦疲敗,反為不美。或勉強複又用功,氣弱者疾病生焉。但人若子時不睡,則血不歸肝,在氣血壯旺時雖然不覺,異日致病,危害不小。」更說出了熬夜苦讀其實沒有效率,反而讓隔天精神更差,甚至產生疾病。


起居不節所培養出的一代名醫


如前所說,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伴隨著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作息時間延長、活動空間增加、休閒娛樂多元化…等,更有熟知的「不夜城」出現。人們熬夜活動、苦讀,加上人們不知節制,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疾病。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號人物,他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

朱震亨(公元1821-1358年)字彥脩,婺洲義烏人(今屬浙江省),世居丹溪所,以人稱丹溪翁。這個時期,《局方》盛行,人們崇尚溫燥,且「多酗酒縱欲,精竭火熾」(出自《格致餘論》),讓朱震亨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在深研《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繼承劉完素、張從正、李杲等著名醫家有關相火的論述,加以發揮而成「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相火論。

在其著作《格致餘論》中有寫到:「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病理的相火,即是人體機能活動失去節制,導致人身生命機能異常,成為致病之本。

也因為如此,提出了實火、虛火、鬱火的觀念,認為實火可瀉、虛火可補、火鬱當發的治療原則,也使治療火熱證由過於偏重清熱瀉火治法,進而重視滋陰降火治法,奠定了滋陰降火學說的基礎,並促進了明清溫熱學說的形成和發展。


衛氣運行與睡眠的關係


睡眠對於人們來說,是個可以充足休息、自我修復的機會,而人體的氣血也會因些做重新調整。中醫的理論是在大自然的觀察基礎之下,提出天人相應的想法,大自然的日夜四季與人體氣血會有相同的變化,在早在《黃帝內經》之中也就有記載到相關理論。

《靈樞.邪客》寫到了:「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衛氣,人體主要的防禦、推動來源,也與睡眠有著密切相關。衛氣白天走在陽(也就是外),讓人體全身陽氣充足,不會走入陰(裏),所以也就不會睡覺;相反的,晚上走在陰,就讓陽氣入裏而收藏,也就令人想睡。

《靈樞.口問》也有寫著:「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盛則寤矣。」提到了睡眠和清醒,與衛氣行於陰陽內外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


血不歸肝?


前面說到了,人的睡眠與衛氣是有著緊密的關聯性,那人人都說熬夜會「血不歸肝」,所以會出現一堆問題,理論在哪裡呢?早在《黃帝內經》之中就有提到。《素問.五藏生成》寫道:「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明確地寫出,人在休息時血液是會回到肝。

這與《素問.調經論》所言對「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情則血歸於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有些不同,《五藏生成篇》所講的是休息狀態下的血液分佈情形,而《調經論》則說明肝藏血的功能必須與心主血脈的功能配合方可運行調節。

現代醫學對此也有類似的認識,發現到肝臟(Liver)的血量佔了全身的十分之一,必要時可以藉由神經、內分泌…等調控而調節血量。

當人們熬夜苦戰時,不論是苦讀、工作或是上網、打電動,人體的氣血需要提出讓人體使用,如讀書、工作時,腦部需要大量的氣血去支持、去提供能量;上網打電動則需要大量供應眼部使用,相對而言,能回到肝的比例大輻減少,產生了相對性的「肝血虛」。

又因為夜間是需要休息的時間,這個時間無法休息,則需要產生先前所說的「相火」來勉強提供人體運行的能量,長期如此下來,相火越燒越旺,反而去耗傷了氣血,這也是為什麼會說熬夜傷肝血的原因。

但是,《本經疏證.阿膠》裡有寫到:「人臥則血歸於肝,血以枯澀,虛勞不歸肝者有之,血為火擾不歸肝者有之,若阿膠所主,則有化血之物停而不化,反致無血歸肝者也。」說明了熬夜血不歸肝造成的肝血虛並不是唯一的原因,熬夜產生的相火灼耗,以及無法產生足夠的血,也是造成肝血虛的原因。


熬夜苦讀致病


然而,熬夜所致相火熾盛,不僅僅是耗血肝血而已,亦會耗血到先天精血。前面提到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在臨床上也觀察到因為作息不節而致相火熾盛的病例。

例如,在《丹溪治法心要.卷五》有寫到一則醫案:「勞心大過者,鄭叔魯年二十餘,攻舉業,夜讀書,每四鼓猶未已,但陰著物,便夢交接脫精,懸空則無夢。飲食日減,倦怠少氣。蓋以用心太過,二火俱起,夜不得眠,血不歸腎,腎水不足,火乘陰虛,入客下焦,鼓其精房,則精不得聚藏而欲走,故於睡臥之間,因陰著物,由厥氣客之,遂作接內之夢,於是,上補心安神,中調脾胃升舉其陽,下用益精生陰固陽之劑,不三月而病安矣。」

鄭叔魯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為了考取功名而挑燈夜讀,每每到了擊四鼓(四更天,凌晨1點至3點)之後還不肯睡覺,因而產生了夢遺的疾病,也因為這樣影響到食慾,全身疲倦身重。

朱震亨診斷是因為用「心」太過,這邊指的是「耗傷心神」產生的心火,加上熬夜產生的相火,兩種火一起燒,讓腎藏精血的功能失常,腎水也被相火灼耗而不足。這種病理性的相火竄入下焦去鼓動精房,讓生殖之精不得貯藏而外出。

朱震亨提出的治法是分三部份:上焦補心安神,中焦調脾胃而升陽,下焦需要補陰固陽。當然,熬夜的問題沒有解決,這種問題還是會再發生的。從這個醫案可以看到,並不是因為熬夜而血不歸肝所引起疾病,反而是相火灼傷導致問題。

同樣的,清朝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也有寫到:「支(二二)痰多鼻塞,能食,有夢遺精。醫投疏泄肺氣消痰,六十劑不效。問讀書夜坐,陽氣必升,充塞上竅,上盛下衰,寐則陽直降而精下注為遺。」也是因為熬夜讓相火旺盛,蒙蔽頭面諸竅,但睡覺時相火降下又太快速,反而去擾動到精房而產生遺精。

在《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雜症》寫到的病機更為貼切:「王(唯亭,十八) 讀書身靜心勞,夜坐浮陽易升。少年人雖未完姻,然偶起情欲之念,人皆有諸。致陰中龍雷夾木中相火,震動而沸,失血咳嗽,乃臟陰不寧。暫緩書卷,早眠晏起,百日中勿加雜念,擾亂神志,可以全愈。服草木圖愈,非要領也。少年生陽勃勃,動躍莫遏。凡濁陽下注,干變為離,洞開靈府,天機穎悟,蓋惟虛故靈耳。然不知禁懼,虛捐夭枉者比比。」熬夜拉起的病理相火加上人體正常的命門火,讓精血大亂,產生諸症,僅用藥物治療並非治本之法。

清朝林佩琴的《類證治裁》也有寫到「夜讀神勞,素有遺泄,弱冠內真陰未充,虛陽易於升動,故氣閉清竅,若聞鳴響。」熬夜並非只會引起遺精,亦會引起耳鳴。這與前引葉天士案中的鼻塞,皆為虛陽「充塞上竅」所致清竅不利症狀,在病機上是一致的。


藏醫的睡眠觀


前一篇文章有寫到藏醫的一些觀念,然而在準備這個題目時也不小心翻到藏醫有關作息的一些論述。在《藏醫四部醫典.論說醫典.暫時之行》有寫到:「抑睡呵欠多而身懶散,頭重眠矇食物又不消。飲酒肉湯搓身入睡眠。」熬夜後會出現呵欠多、身懶散、頭重、眼精如物矇、食物消化不良等症狀,藏醫的治療方式是應該要大量的水穀精微補充,加上按摩身體,讓肌肉放鬆、氣血運行舒暢且補眠。

而同樣的,《藏醫四部醫典.論說醫典.日常行為》也有寫到更詳細的治療方法:「對於酩酊力衰悲研者,勞累多語恐怖老邁人,只因生活粗礪夜休短,體力耗損隆症乘虛入,可令油食再令白晝眠。其餘晝眠培根發而腫,恍惚頭痛酸懶病纏身,多睡嘔吐空腹莫貪色。失眠宜飲乳酪酒肉湯,涂擦頭部兩耳常充油。」

熬夜之後應該在第二天清晨禁食閉齋,并且要在白天補充不足的睡眠,才能恢復體力,避免隆病的發生。對於體弱多病、勞累過度、年老體衰、多語、醉酒或受到驚嚇的人,更需要在夏季裡養成午睡的好習慣,以補充體力,預防隆病。

(這邊留意一下,因為藏醫是在青藏高原所發展出來的特色醫學,依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而有獨特的治療方法,現代使用上亦需要因時因地因人而調整。)


但是在現代,很多人熬夜之後不但睡眠沒有補足,隔天還需要工作、飲食又是烤炸辣不挶,又用咖啡濃茶提神,更沒有辦法讓身體修復自己。產生的問題勢必遠遠超過丹溪、葉天士…等中醫前輩們的想像。


結論


熬夜產生的問題不勝枚舉,已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加上現代人的壓力、飲食習慣大大不同,更是需要有正確的觀念才是。從前文的論述中可以發現,熬夜並不是直接導致血不歸肝的這一條路徑,而是產生出的代償相火灼耗陰血的問題。

代償性的相火很容易因為作息、情緒、飲食而產生,反而會造成人體機能的障礙而產生病變,於是乎更應著重的是如何避免相火過極。

熬夜的調養之法,就是「避免熬夜」!若是非得要挑燈夜戰,隔天就必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補足睡眠的缺乏,更需要清淡飲食,避免燒烤油炸食物。而平時的養生之法,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重要的是減少物質慾望,避開可能會引起疾病的生活作息。

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寫到的四季養生之法亦可以提供參考。「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養生的原則就是法於天地自然之原則,而不是一昧吃補品、健康食品來當作心理上的安慰,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學習大自然的運作,才是真正養生的中心思想。


2011/11/11 寫於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