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4/7/22

20140722-中醫急症:吳茱萸湯症

還記得前一陣子我po過「拯救之法,妙用者針」的醫案嗎?

昨晚颱風夜前夕的夜診最後一號,來了一個更刺激的case,這次不是用針,而是直接開藥就有效了…

是一位42歲的女性,聽掛號及跟診小姐轉述,到院的時候幾乎是沒辦法行動,臉色蒼白,無法行動的狀態,低溫到量不到體溫,血壓低於80/40mmHg,有憂鬱症、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青光眼,拿著重大傷病卡前來就診。

全身包得很緊,又冷汗直流,用極為低微的聲音說幾乎沒辦法出門,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治療了好幾年都沒有找到問題,又不想坐救護車去急診,只好來診所找我了……第一眼看到真的覺得是重病,腦中浮現了三個字:厥陰病。


患者的症狀非常多,她自己也沒辦法一一陳述,因為這是我接手治療的,病例有許多不是我寫下來的:

胸痛胃痛,食後即吐,納差,身倦,氣上衝感,情緒低落,抑鬱,頭痛甚,頭暈。 近4週多症起,胸骨後灼熱感 食物逆流 胃鏡=GERD+gastritis/HP(-) 開立lansoprazole上腹悶痛 症增 痛甚 家中壓力 建議西醫追蹤 口乾甚 大便偶質較軟, GI轉uro U/A無異常,renal echo=輕微水腫疑結石。 痛經 多年 初經即如此 痛甚 左下腹 悶痛 絞痛刺痛

LMP=0719, 0601,0506 血塊多 頭暈/腰痠增I/D=21/5-6
*體重近1個月減7公斤 stool OB(-)建議檢查thyroid
BW=58.6→55*→53.9*

看到這些症狀,腦中「厥陰病」的證據越來越多:《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下之不能止。」「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陰病的主症為『腕踝線呈上溫下冷、常態下有明顯之溫度差者』,又因為陰陽氣不相順接,故手足末梢冰冷,中心溫和;陽不入於陰故眠差;濁陰上逆而氣上衝胸…等等。

請病人躺在診療床上做腹診:腹冷拘緊,脅下稍緊,臍垢,腹軟。使用腹診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摸到病人的肚子是冰的,不是冷,是冰。舌偏淡暗,苔白厚膩,齒痕,脈沉遲無力,左較細。前醫使用了許多健脾補氣的方,患者還是越來越累,越來越瘦,越來越虛弱…

看到這麼多資訊,我默默的把處方全部刪掉,key上「吳茱萸湯9克」。先請藥局配藥出來,請患者吃了一包之後,症狀就開始緩解了。

想起來幾個條文: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食穀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吳萊萸湯。」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辨厥利嘔噦病脈證并治》:「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神農本草經讀》云:「吳茱萸氣味辛溫,主溫中下氣,止痛,又除濕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咳逆,寒熱。」鄒澍認為吳茱萸湯能發開陰霾,使陽自伸,陰自戢耳,可知吳茱萸宣陽而能從陽通陰,從陰引陽,故陰陽氣不相順接者用吳茱萸。(《傷寒論》煩躁與狂證之研究,高宗成,南華大學) 

吳茱萸湯在《傷寒論》中凡三見,一為陽明篇243條;「食谷欲嘔」,其二為少陰篇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其三為厥陰篇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此三證之病機均不外中焦陽虛,胃氣虛寒,或肝寒犯胃,濁氣上逆。其主證為嘔逆,或兼見頭痛,或兼見下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其病證同中有異,然其病機寒濁犯胃則同。

但因為還沒有太多治療急重症的經驗,還是會有點小小的害怕,雖然很想要直接吳茱萸湯13克直接下,不加減方,但還是很孬的開了吳茱萸湯9.0克、小建中湯2.0克、烏藥0.5克、茴香0.5克、石菖蒲0.8克。用吳茱萸湯散陰霾,因為幾乎法辦法吃東西,所以用少量小建中湯提供一些營血,石菖蒲開胸陽,引陽上行,烏藥茴香理濁氣下行。

看診結束後,患者神清氣爽地走出診間,很開心的拿了藥,分享了她的求醫心路歷程,真的有難以想像的心理壓力,會造成這樣的身體也真的難免啊…但就診前後判若兩人真的非常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