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就有中醫眼科的獨立專科,但中醫是怎麼來認識眼睛呢?內臟的問題怎麼去影響到眼睛?中間的關聯是什麼呢?
就普遍大眾對中醫的觀念,很多人都認為眼睛就是治療治肝腎就好。但您知道嗎?五臟六腑都會影響到眼睛哦!
視覺特殊感覺:心主神明
以中醫來說,無論是視、聽、觸、味、嗅這些特殊感覺,皆是由「神明」的功能主管。而中醫所講的「神明」並不是所謂天上的神明,而是人體對於外界的事物、刺激接收、傳遞與反應的過程。
《黃帝內經.素問.靈藏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所以只要是特殊感覺,都需要中樞系統正常運作,以及心神功能正常,才能維持它的功能。
光線亮度:體內能量的反應
以中醫來看眼睛的亮度可以從病理狀況來回推。患者因為畏光、怕光、突然看見閃爍光線…等現象,除了實質上的視神經纖維拉扯或放電之外,中醫會描述成「神光自現」、「怕日羞明」、「螢星滿目」、「黑夜睛明」…等病症。這些病症的共同特點,不外乎是外來的火熱、感染,或是內在的虛火上擾所導致的。而眼睛的亮度變暗,則是「瞻視昏渺」,主要是因為體內虛損,導致能量不足,沒辦法將養份送到眼睛。
所以,亮度問題,首先要處理是否是火太旺、或是體內能量不足。治療上也是有火就清火散火,火不足就補能量,就有機會改善亮度的問題。
清晰度:腎氣功能的維持與穩定度
人們年紀大,看東西漸漸不清楚聽力下降,從中醫來看大多是腎氣不足導致。《黃帝內經.素問.靈藏秘典論》:「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作強,指的是負荷能力、耐力、持久力;伎巧,主要就是精細度、靈敏度。
臨床上常遇到,當眼睛越來越模糊,在排除可能的實質疾病之後仍然無法改善,大多補腎氣之後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飽和度:血的養份供應
許多人會覺得眼睛就治肝就好,大多是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開竅於目.藏精於肝。」與《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論》:「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這兩句話。但是,臨床上很多眼病治肝都沒辦法得到比較好的療效。但如果從「血」的養份供應角度出發,反而發現與眼睛看到的顏色飽和度有關係。
如果就局部組織來看,負責主要視覺功能的感光細胞分成兩種,分別是主管光感的桿細胞,與負責顏色辨別的錐細胞,錐細胞本身只分佈在黃斑部的中央窩。而視網膜中央的中央窩是血液供應最差的地方,如果是血虛體質的患者,黃斑部中央窩的血流供應更差,錐細胞的養份供應量更差,所以顏色也變得灰暗。
當人體處於大量失血、女性朋友血虛體質又遇到月經來潮,或是任何貧血、血虛的情況,看到的影像都會比較灰暗一些,但如果把血補回來,顏色又覺得比較鮮豔。也因為這種關聯,在治療色弱的患者時,如果是血虛的狀況,只要補血都可以改善視覺功能的飽和度部份。
眼睛的立體感與雙眼融相:經絡與經筋的平衡
視覺不單純是神經的功能,眼球要維持平衡的狀態、穩定的高度與位置,有賴於眼外的肌肉、軟組織,而這些又與經絡系統裡的經筋有關聯。
眼睛本身與許多經絡有連接,當這些經絡產生部份阻塞、受傷或是拉扯,就有可能讓眼睛的位置產生歪斜,也讓雙眼的影像不同調,產生疊影、複視、斜視…等狀況。這時候除了內在臟腑的調理之外,更多需要判別經絡、經筋的狀況,恢復暢通並改善拉扯緊繃的問題,複視疊影的狀況就可能改善。
血流供應與代謝產物的排出:血液循環
眼睛表面有許多細小的血管,眼底也是。視網膜動脈隨著視神經一同進入到眼底,在視網膜產生分枝,也在脈絡膜形成微血管網,再匯流至靜脈,沿著視神經流出眼球外面。而血液的循環功能,對中醫來說就是「心主血脈」的主要體現。
血液的功能還包括了血液的生成、運送、轉輸、代謝,五臟六腑都要一同協作,經絡暢通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
眼病大多為複合病因,需要個人化治療
眼睛的關聯實在是太多,並沒有單一個原因或治療方式就可以讓眼病痊癒。除了現代醫學的檢查與治療之外,中醫眼科能幫助的還有臟腑經絡的調理,讓身體回歸平衡,改善原本的正常功能,促進自我修復,您是否願意嘗試呢?
更多文章,請追蹤本部落格,或是臉書「林佑彥中醫師」粉絲專頁。
歡迎各界轉載分享!!